有誰看過《不存在的女兒》主要是講什么的好看嗎
1964年,一個大風雪的夜晚,醫(yī)生戴維親自為妻子接生。一對雙胞胎降臨人間,其中的女孩卻患有先天性唐氏癥。為了保護家人,或者保護自己,不忍面對女兒為智障的現(xiàn)實,他讓護士將女兒送走,欺騙妻子女兒已夭折。這個決定從此讓兩個家庭變了樣,善意的欺騙竟成了一家人的夢魘……活著的兒子和“死去”的女兒;物質(zhì)生活無虞,唯獨不能坦誠相對的夫妻,困苦艱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誠勇敢的單親媽媽……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瞞的人、渴求父母關愛的孩子、因沒有子女而感到虛空難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書中每個人與命運掙扎奮斗著,用力背起人生的苦難重擔……二十五年間,諾拉不能承受喪女之痛,開始出走、酗酒,而戴維終日被滿心愧疚糾纏卻無法言說,只能帶著一架“記憶守護者”牌相機去尋找女嬰、女孩、少女的影子,仿佛要為他那不存在的女兒留下成長的記錄。一直暗戀戴維的護士卡羅琳并沒有送走女孩,她搬到另一個城市隱姓埋名,以一己之力對抗社會的不公,用力背起人生苦難,給女兒一個溫暖的家……多年之后,戴維和卡羅琳再次相遇,她對他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shù)的喜悅?!恫淮嬖诘呐畠骸返墓适轮黝}是愛、失落與不可能的追尋,外顯的表現(xiàn)則是巨大的秘密、無法述說的悲傷及永恒的失落。故事開始在1964年的雪夜,一對新婚夫妻---戴維和諾拉---平靜地在爐火前閱讀,戴維甚且無盡愛戀地替諾拉按摩小腿肚,離諾拉的預產(chǎn)期還有三個星期,而窗外靜靜地飄著白雪,他們的愛與未來在此時的一片靜謐中顯得無比安祥,盡管雪越下越大。兩夫妻一如往常地在閱讀后就寢,誰知道,孩子偏偏選在這樣大雪的子夜報到?身為骨科醫(yī)生,戴維早已習慣臨危不亂,諾拉因此笑著說,以后可以說給他們的孩子聽,他的爸爸在他媽媽即將臨盆時,是如何冷靜地在雪夜開車,如何地停等紅綠燈;諾拉又說,等他們回家,一切都即將不一樣了,因為將會有一個寶寶和他們一起回家。故事開始時,就如同所有的悲劇一樣,十分平靜,一切如常,不只是讀者,就連戴維和諾拉一直到此時,都不曾有任何一絲的預感,他們的生命之所以即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不是因為他們即將擁有的什么,而是他們將要失去的什么。而故事的第一個轉(zhuǎn)折,也平淡無奇,原先預定替諾拉接生的醫(yī)師,因為車子打滑的意外,不能趕到,戴維因此親自上陣、自己接生。沒想到的是,原來諾拉懷的是雙胞胎---這是第二個小轉(zhuǎn)折---只是,隨著第二個小孩的出生,戴維的世界開始凍結。他抱著剛出生的女嬰,“雙眼往上翻……眼瞼上的內(nèi)側(cè)眼皮皺折,鼻子扁平……”,是蒙古癥或又稱唐氏癥的典型特征。這才是故事真正的開場。之前所構作的安詳、平靜和幸福,都是為了這一刻。戴維抱著女嬰半晌,隨即要求卡羅琳將孩子帶到療養(yǎng)院,在1964年,這是很平常的處理方式---戴維這樣安慰自己。并告訴自己,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帶給諾拉和保羅雙胞胎中的哥哥更多的痛苦。隨后,戴維并對諾拉謊稱女嬰一生下來就死了。句話說,故事開場于三個意外串成的大滿貫:一個男人在暴風雪的夜,不得不自己意外!替妻子接生了雙胞胎意外!,然后發(fā)現(xiàn)其中之一的女嬰罹患了唐氏癥意外!!。而接著,就是一連串的錯誤決定或事與愿違。悲劇成立的要素中,雖然意外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劇中人的反應,更為重要。戴維自然是憑恃著卡羅琳對他的暗戀,才敢對卡羅琳做出這樣的要求,只是,事與愿違的是,卡羅琳并沒有將菲比雙胞胎中的妹妹棄置在贍養(yǎng)院,反而因為多種情感的糾葛纏繞而選擇自己扶養(yǎng)。并因而不得不帶著菲比離開。只是,在往后的日子里,戴維總是會收到卡羅琳寄來的菲比的近照??_琳自己也承認,這讓她誤會自己始終與戴維保持著某種連結,只是,這說起來實在是對戴維的一種凌遲。事與愿違二,則是諾拉無法面對菲比一出生就辭世的“事實”,為了填滿心靈的空虛,諾拉先是酗酒,再來就是不斷的外遇。而戴維,只能沉默地或許也心痛后悔地看著自己當初的抉擇所造成的所有后果。事與愿違三,保羅成長在父母互相躲避的家庭,不得不花更多力氣去贏得父母的注意……戴維后來才明白,兩個人除非是共同擁有同一個秘密,才有可能可以連結彼此;反之,如果是在原先親密的兩個人之間插入秘密,那就只能阻隔交流的可能。而在一個家庭里守護這樣一個秘密,就如同在夫妻之間與親子之間,筑了一道道怎樣都攀爬不過去的墻……KimEdwards以“攝影”作為進入故事主題的切入點。“thememorykeeper”其實是一相機品牌,是諾拉送給戴維的結婚周年禮物;諾拉本來希望可以挽救兩人的婚姻,誰知戴維自此躲入攝影的世界,著迷于用捕捉虛構的過去、以留住根本不存在的永恒。甚至,戴維還將攝影和秘密連結,認為:“攝影與所有的秘密有關,那些秘密是我們都有但永遠不會說出口的”。簡單地說,戴維認為攝影涉及到認知,攝影師可以藉助構圖去影響觀看者的認知;也因此,事實總是在那里,只是看你從哪個角度看,觀看的切入點決定你會看到什么。也就是說,在某個程度上,“攝影”被模擬于“決定程序”decisionprocedure,有在構圖內(nèi)的、自然也會有在構圖之外的,而構圖開始的那一刻鐘就涉及了決定,只是,真正影響觀影決定的結果的,通常不一定是攝影師放在構圖內(nèi)的“真實”,反而常常是觀影者對整幅景象的認知。這即是何以,一張照片常常不只是一張照片的原因。就此而言,攝影可以是掩蓋了秘密,也可以是彰顯了秘密。正所謂,欲蓋的,反而彌彰。------如此說起來,人類其實那么脆弱,又是那么容易受到不存在的事物的影響,而這,進一步令愛常常彌補不了失落,也讓追尋特別容易顯得沒有意義及不可能:既追不回已經(jīng)逝去的從前,也趕不上還沒到來的未來。

熱門搜索
- 2018-07-318月8號成都出發(fā)去色達,自駕游,有2個位置可以結伴
- 2018-07-31這地方熱嗎?莫干山不錯的,下渚湖怎樣熱不熱
- 2018-07-31兒童超過120m要買票嗎
- 2018-07-31準備去大理旅游三天,從昆明出發(fā) 求大神推薦路線
- 2018-07-31從廈大學生公寓到南普陀寺怎么走,要多長時間到?
- 2018-07-31問一哈從宜賓到濟南,怎么走最劃算